2012/3/20

【設缸:按部就班之指南】

        如果你不是一時興起,而是有計畫地要設立一個魚缸,那麼恭喜,你的成功率已經大為提升。在你選定飼養目標之後,別急著購買,照著以下步驟,先思考,後瞭解,再執行:

一、你想飼養的魚能長到多大?
        有些魚可以長很大,如果缸子過小會限制牠們的成長;當魚完全長大後,你的缸子還是要能使牠自在地游動。反過來你當然也可以先決定缸子的大小,再去選擇體型適合的魚。

二、打算養多少魚?
        飼養密度越高,維護、飼養難度就越高。如何判斷密度高低?有個廣為流傳的公式:『一公升的水養一公分的魚』。或許你會覺得這個標準很低,讓魚缸感覺空曠。但它應該是把魚隻的舒適度、領域性等等也考慮進去,而不是單純作為『存活的上限』,所以得出來的數字較為保守。但做為新手,低密度飼養會讓你的成功率較高、挫折感較低。
        魚缸幾公升要怎麼算?『長x寬x高/1000 = 公升數』。舉例來說,一般的兩尺缸大約是60x45x40=108000 / 1000 = 108公升,按照公式可以養108公分的魚,這108公分就是所有魚隻體長的總合。當然這只是一個粗略的算法,並不是說不遵守它就養不活,一個老手對於飼養密度早就有概念,懂得怎樣的密度要怎樣照顧,所以他未必要遵守,甚至根本不用知道這種公式也能把魚養活。但新手的問題在於欠缺經驗來做判斷,所以這當然還是值得參考。

三、要不要混養?該怎麼混養?
        所謂混養就是把幾種不同種類的魚養在一起,有時候也指同種類的數隻個體。你必須確定這些魚之間不會發生互相吞食、打鬥、排擠等等情形,這類資訊很容易取得,搜尋『XX XX 混養』,通常都能得到答案。不過,就算沒有上面問題,也並非一定適合養在一起,你還得注意牠們居住的環境是否相近。好比短鯛和非洲慈鯛,前者喜歡酸性軟水,後者喜歡鹼性硬水,養在一起顯然不太恰當。另一個常見的例子是把孔雀魚和燈科魚養在一起,即使看起來很健康,但仍是一種對彼此的妥協、折衷,兩種魚都沒辦法達到真正的『最佳狀態』。

四、設備該怎麼買?
        決定養什麼魚之後,就可以選擇適當的設備。選擇設備經常是選對『類型』比選對『牌子』重要,先看『適不適合』而不是『好不好』。沒有人會拿滴流槽+底濾缸來養水草,因為它強烈的氣曝作用使得CO2溶解率極低、又容易拉升pH,但這個方式卻是海水缸的不二選擇;即使是標榜全光譜的LED燈,拿來養水草經常還是不如傳統燈管,但如果只有養魚,LED燈就是省電兼顧降溫的好選擇;某些石頭、底砂、濾材會影響pH值,沒有好不好,只有適不適合。
        市面上經常會有『缸子+外掛+夾燈』的套裝組合,外掛式過濾算是一種比較『泛用』的過濾器,對各類魚、蝦、草雖然不見得『最適合』,但也不會到不適合的程度。比較要注意的是,如果缸子比較小,是否水流會過強導致魚類無法休息。若是,再出水口加塊棉可以改善,若還是過強,可以考慮水流更小的氣動式過濾。關於各種過濾器的介紹,請看這裡

五、開始設缸
        有個很重要卻容易被忽略的,就是設缸的『位置』。避免以下情形:位置不穩;容易受到震動;太陽直射;寵物(如貓)威脅;24H開燈;二手菸汙染。
        買回來的缸子、過濾器、濾材、石頭、底砂等等,用清水沖洗,千萬別加清潔劑,洗淨後就可以開始布置缸子、裝等燈具、接上過濾、把水裝滿。一切就緒後,讓這個沒有魚蝦的缸子保持運作

六、培養硝化系統
        你一定聽過『養魚先養水』這句話。所謂『養水』,很大部分是指硝化系統的建立,也就是等待硝化菌數量增長的過程。因排泄物、屍體、殘餌等等產生的氨(NH3)、銨(NH4+),其毒性對於魚蝦是比較高的,硝化菌能把這些有毒物質轉化亞硝酸(NO2),再轉成硝酸鹽(NO3)。對魚蝦來說,硝酸鹽的毒性遠比氨、銨來得低,而且它可以被水草吸收,可以透過換水稀釋。這個過程對魚蝦的生存至關重要,你一定要花時間等它建全,才能放養魚蝦。
        除了等待之外,你也可以作點事情幫助硝化菌成長。可以放入少量的魚蝦屍體,甚至是一小塊生肉,當作硝化菌的『食物』來源。正常的照明週期也有幫助,別因為沒有魚蝦就不開燈。更重要的是,確保有足夠的表面積讓硝化菌生長。因為牠們懸浮在水中的比例很少,通常是附著在固體上,陶瓷環、生化棉這類產品的原理,就是提供大量表面積給硝化菌生長;也因此,在濾材相同的情況下,有底砂、石頭、沉木的缸子,比空空如也的缸子有更強健的硝化系統。
        實際操作過程中,水可能會變混濁,甚至發出味道;保持過濾器全天運作,耐心等待15~20天就會開始改善,當水再次變得清澈,就代表硝化系統發揮作用,是時候可以放養魚蝦了。每個缸子的條件不同,需要的時間也不同;以淡水缸來講,如果可以等一個月,就算是很保險了。

七、放養魚蝦慢慢來
        所謂『慢慢來』,可以有兩種解讀。
        你的缸子和水族館的缸子,水質一定有差異,所以把魚蝦從袋子放入缸中,要慢慢適溫、水慢慢加。這是所謂『對水』的工作,要確實執行,避免魚蝦承受不住環境劇變。但這個時間也不是越長越好,有些人甚至會延長到1、2小時,這對魚蝦來說只是徒增負擔,完全沒有必要。每隔五分鐘把袋內的水倒掉一些,換成缸中的水,重覆5~8次直到兩邊的水一致,整個過程約20分到半小時就可以了。
        另一個需要『慢慢來』的,是新手最容易犯的錯誤,嚴重會導致硝化系統崩潰,讓你之前的等待全部白費。假設你預計養A魚5隻、B魚10隻、C魚5隻,總共20隻;這20隻魚不要一次全部放養,應該先放5隻A,過一陣子(一兩星期)再放養10隻B,再過一陣子再放5隻C;這是為了讓硝化系統不要一下子承受太多,避免超出負荷,等一陣子讓系統有時間反應,才繼續添加。不過也要注意,某些魚會有『先來欺負後到』的情況,需要一次購入所需數量。

八、控制餵食量
        到目前為止,你的缸子可說已經開始步入正軌了;但相對來說仍是初期,系統的負載能力仍不如半年、一年之久的舊缸,所以你必須更小心的控制餵食量,可少不可多,以免前功盡棄。
        如果你曾注意飼料瓶上的標示,大多數都有標明建議餵食量,通常是『一次餵食量在XX秒內可以吃完』之類的;不管怎麼寫,共通原則都是盡量避免殘餌汙染水質。每次的份量都盡量不要有『來不及吃』的情形發生,避免殘餌掉入底材、吸入過濾。別擔心有的魚吃不到,這次吃不到,下次還是有機會。在新手的魚缸裡,餵到漲死、殘餌汙染致死的魚,遠遠比餓死的要多得多。

九、日常維護
        日常維護大略可以分成『水質』和『清理』兩個部分。透過換水讓水質維持在良好的狀態,正確的換水方式請看這裡。有些調整水質、補充營養等的添加物,像是黑水、pH調節液、微量元素、植物液肥、戊二醛等等,可以稀釋到新水中慢慢加入缸中,任何添加物都不要未經稀釋直接入缸
        清理的部分是指缸壁、過濾棉等,久了會長藻、堵塞。不論使用任何刮刀清理缸壁,都要注意刀片是否平整、是否有生鏽,刮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能帶到底砂,否則下場都是刮花缸壁。真的很怕刮傷缸壁,也可以使用信用卡、白棉當替代品。至於市售兩塊磁鐵的那種,個人比較不推薦,因為時間一久幾乎無可避免地會刮傷。
        有時會聽到新手因為清潔缸子、過濾器而導致硝化系統崩潰,整缸魚蝦死光。其實不管養任何類型的魚蝦草,洗缸子都沒有必要,只要缸壁的藻類刮乾淨就可以了。整個底砂搬出來洗也完全不必要,若真的要洗,換水時用虹吸管吸掉髒汙即可。過濾棉則是清潔重點,以功能性可以分為兩種;一種俗稱『白棉』的著重在物理過濾,算是耗材,用到髒了、堵塞了可以直接換掉,不用清洗。另一種『生化棉』則是生物過濾,它提供大量表面積給硝化菌生長,所以一塊用久的生化棉,上面等於是滿滿的『精華』,千萬別拿去用自來水沖。用缸子換下來的舊水清洗,並盡量縮短它離水的時間;總之,避免讓硝化菌大量死亡的動作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