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這興趣我覺得有蠻大成分是『天生的』,我是說『喜歡觀察、親近動植物』這種天性。就像有些父母並沒有特別教小孩要怕狗,但他們小孩就是怕。我的父母沒有特別教我要喜歡狗,但我就是喜歡。還記得小學時我經常刻意不把便當吃完,放學後拿去餵路邊野狗再跟他們玩。所以我很難理解為什麼有的小孩看到狗像看到鬼,甚至大人也是,那都令我打從心底討厭!
老爸很早就開始養魚,從我稍微懂事以來都有養。他對於我跟老弟的教育都是一視同仁,但我就是很自然地越來越有興趣,老弟就是永遠都沒興趣。還記得小學時,外婆在菜市場買了一條小鯉魚給我,就放在老爸的缸子裡養。我經常看看著牠活動,覺得牠兩個鬍鬚好可愛。有一天牠掛了,死因細節已不太記得,但我清楚記得我傷心了好幾天,還真的掉眼淚。我從小就喜歡觀察動物、親近自然,應該是養魚這興趣可以維持這麼久的原因。
上高中時,老爸正好很迷海水魚,家裡弄了兩缸都是海水缸。大概從這時起我開始會幫忙照顧,會看書、上網找資料,也會跟老爸去水族館。大一時的資概課程要做網站,我想都不想就是做個水族網站,不過很可惜的是以前相機、手機都比較落後,留下的照片極少(而且還拍得很爛)。
這缸應該是5或6尺,是我們家有史以來最大的(開銷也是),專門養海水魚,在921地震後,因為下面的支柱晃動,就收掉了。很可惜我能找到的唯一照片,不但不清楚還沒開燈。
![]() |
隱約還是可辨認出幾隻魚 |
所以我的養魚歷程算是比較奇特,跟多數人相反,是從海水缸開始產生興趣,然後才是淡水。唸大學時還在宿舍裡搞了一個海水缸,但現在看來就是五個字:『屁孩硬要養』。不但因為經費有限,原本就設備不足;暑假回家又疏於照顧,根本是一場災難,很快就收掉了。不過.....有騙到兩個女生說海魚很炫很新奇,還陪我去逛水街。
大缸子收掉後換了比較小的,改養軟體為主,2005年收掉改養淡水魚。這個缸子做得很堅固耐用,到現在還在使用。
看看這少數照片不但畫素低,還全部手震、雜訊多、廣角變型大、色溫不對 也不過十幾年,當時的數位相機比現在的手機還渣,真是時代的眼淚 |
在05年撤掉軟體缸之後,就都是養淡水缸了,除了成本考量,也有環保考量。畢竟海魚、軟體幾乎都是野採來的,淡水魚則有很高比例是人工繁殖。不過剛開始接觸淡水根本是亂養一通,甚至會以海水的觀念套入,仗著『海魚比較難養我都養過』的心態,認為淡水隨便養隨便活,並沒有很認真的做功課。從螯蝦、鬥魚、孔雀魚、燈科魚、水草、短雕、雷龍,甚至一些溪魚都養過。
![]() |
我記得牠後來好像是翻缸逃獄 |
![]() |
轉淡水的初期也是亂養一通 |
翻出上圖這張舊照發現幾個有趣的地方,除了根本談不上造景的水草亂種;這種圓弧缸+外掛、夾燈,右邊還可以看到打氣風管和氣泡石,在在表明著這是新手缸.....左邊小缸可以看到有點像女王燈的魚,牠是台灣原生的青鱂魚。
有段時間對展鬥很有興趣,買過幾隻,繁殖過兩次,後來因為帶小魚麻煩,選母魚困難,漸漸就沒玩了。在這些所謂『亂養』過程中,也漸漸了解淡水領域也有它的學問,才開始認真看待,把以前『海水缸才屌』那種觀念徹底丟棄。
![]() |
有一段時間很迷展鬥 |
水草大雜燴 |
上面這缸稍微進步一點,改用圓桶,也知道打CO2了。不過仍談不上造景,而且水草的搭配也很怪異,但我記得當時看到鹿角苔冒泡就很滿足了。展鬥之後蠻迷短鯛的,養過好幾種,也帶出小魚過。
![]() |
後來了解到什麼海灣缸、圓角缸、拉邊條都是邪魔歪道,養水草就是要直角開放缸!缸子是買對了.....但是造景沒什麼進步,因為當時並沒有很投注在造景,有很大部分只是為了給短鯛住好一點。
這個在水族館比較少見,牠是台灣原生物種,叫做短吻紅斑吻鰕虎,俗稱狗甘仔。養這個是因為論文題目要用,講起這又是一番血淚,日後有機會再說。當時養到都有F2甚至F3,繁殖這個不難,只是不太算大眾水族,相關知識冷門。


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